网站首页 | 概况介绍 | 书画动态 | 书画作品 | 书画评论 | 习作点评 | 书画常识 | 佳作欣赏 | 书画随笔 | 寿星璀璨
毛善力居士与禅僧墨迹之我见
    
 
毛善力居士与禅僧墨迹之我见
 
金   效    军
 
      毛善力居士(1902—1977)浙江江山人,是弘一法师三大弟子之一,其它二位是丰子恺和刘质平。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其它的艺术爱好都己停止,唯独书法伴其终生。毛善力先生从小研习书法,造诣颇深。一九二三年弘一法师先见其字,而后查觅其人。以后收为入室弟子。交往近二十年,弘一法师的许多印章都托付善力先生篆刻。是弘一法师的书法传人。由于种种原因,毛善力居士湮没于世,知之者甚少。
    刘江先生为毛善力先生书法作品集题名:“毛善力墨迹遗存”,而不是“书法遗存”或“墨宝遗存”。这是有很大区别的。常人不知道这是有特定含义的。
    墨迹这一名称,通常只把它解释为“用墨写的手迹”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的诗中有“学书隶墨迹,酿酒爱朝和”的诗句;《宋史·真宗本记》里“六月乙未,太宗以墨迹赐天下名山”;在《宋书、范日华传》里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陈本末”的记载。可见“墨迹”这一提法,始于唐代或早于唐代,宋代才开始沿用。然而墨迹在佛门中特指高僧的书法。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禅宗墨迹》一书中说:在禅林中,善书的高僧不乏其人,他们以全新的理念,创新的精神,蔑视权威和偶像,反对僵死的成法,强调主体的个性,主张直指本心,自然流露才是真正艺术体验的实相,他们为书法史谱写了新的篇章。我们所论述的禅僧书法也正是指这种受过训练的无意识流露,是高僧并入了以往所经历的一切意识经验,所流露出伟大人格的心灵轨迹。人们把禅僧的书法称为“墨迹”。而在日本,“墨迹”的定位更高,仅限于中国宋元时代高僧或同时代入日籍归化僧及日本镰仓南北朝、室町时代僧禅的书法,甚至不包括日本现代高僧的书法。七十年代中国书法赴日展览,弘一法师在日本声望甚高,日方要求有弘一法师传人的墨迹。毛善力先生作为浙江省选送作品参选。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但一开始就和佛教结下不解之缘。敦煌藏经洞中的抄经本,是中国最早的书法遗存。佛教的书法又分二种。一种是抄经与写经,抄经为弘扬佛法实用,写经是一种修持的方式,主要是写《心经》,讲究虔诚的心态,对书法好坏不着意。另一种是高僧墨迹。禅林中善书者不乏其人,如怀素、智永等。
在禅僧墨迹里面,我们看不到雷同的倾向和拘谨作态的性格。它舍弃了表面的法度与技巧,而追求景仰禅意中的心境美、气魄美,它把所崇尚的简洁、孤高、幽玄、脱俗的作风和禅僧的宗教上的笃信融为一体。我曾请先生对参选两作品,中国美院书法系毕业生某某和先生的作品风格作介绍,先生说某某作品风格是顺来顺去,而我的是逆来逆去。
    先生书法作品的线条中潜藏着内在精神震撼力,有一种难以侵犯的威严和痛快之感。先生作品不是千人一面,万卷雷同。先生篆、隶、楷、行草、篆刻俱精。有的如名士雅集,龙卧凤阙;有的如项羽披甲,八面威风;有的是张飞执矛,锋芒毕露;有的是老纳禅定,天心月圆。乃厚积薄发,随情而生,挥洒自如,臻于化境。弘一法师的许多印章都是先生所刻,能得弘一法师慧眼青睐,其水平自是不俗。
    先生早期作品,横幅“慎独”,“秦相李斯峄山碑文集联”,见墨迹第九页、第十页,题签“定武兰亭”,见第十八页,酷似弘一法师衣钵,如老纳禅定,天心月圆,表现出淡定,与世无争,无所挂碍的心境。
如果说先生早期的书法,是唐代尚法书风的一种法度森严的规范的话。那他晚年的书风,则是宋代尚意书风赋予禅僧墨迹的一种自然率意的抒情性格。其中的行草书“论书语”,见墨迹第六十七页,通篇线条厚重雄浑,兼备骨格,充满气魄的笔致,显得神采飞扬。点画如抛砖落地,李北海的气息洋溢在字里行间。
    先生根据不同内容,风格千变万化,随情而生,挥洒自如。如为《环山印存》题签作序,见墨迹第五十四页。篆书题眉签写得中规中矩,功力深厚。序文通篇以行草书为之,气韵生动,一气呵成,娴熟的笔墨使行草书的韵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表现出了他书写时对内容的喜悦心情。
    如果只谈书法不谈佛教,就不能了解善力先生的全貌。我五叔金理祥先生与毛善力先生志趣相投,结为至交,经他引见有缘聆听善力居士教诲,我曾就人生真谛请先生开示。先生说:我崇尚的就是“一”。不管他人看法,我始终守“一”。先生青年时代经弘一法师赐名慈根,即皈依佛教。成为居士,一直坚持佛法修持。“一"在佛教中称一乘,亦称“佛乘”、“一佛乘、“一乘教”、“一乘究竟数”、“一乘法”、“一道”等佛教用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途径或教说。大乘佛经《妙法莲华经》首倡此说。《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认为声闻、缘觉、菩萨(或佛)三乘说是方便说,引导达到解脱的唯有一乘法为不二法门”。先生以弘一法师为例,向我开示人生有三品位的追求:第一是物质追求;第二是精神追求(艺术);第三是灵魂世界的升华追求。并说凡人认为入空门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是悲观厌世、失败者的行为。但弘一法师,物质生活优裕,娇妻稚子家庭生活幸福,艺术有相当高的造诣,功成名就,他却毅然在虎跑寺出家,坚如铁石,就是对高品位的灵魂世界追求。他说自净其意,放下执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得解脱。佛教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懂一点佛法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少一点偏激,多一份清凉与洒脱。至于厌离娑婆、证得涅槃,就不是凡人能理解的了。先生在一九二三年,本欲随弘一法师入空门,只因其母苦求不舍,而未能遂愿。但自此后即在家修持。相由心生,善力先生即使在逆境困苦中,也泰然坦荡,面目祥和,语言谐诙。他四十四岁数丧妻后不再续娶,清心寡欲这都是他一心向佛的修持实相。而对弘一法师的说教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从一而终,心无旁鹜,也成就了先生的书法。这是相辅相成的。
    近现代的书法可称禅僧墨迹的,当属弘一法师和赵朴初居士,当然可能还有的世藏之于名山,束之于高阁,未被发现。就本人的浅见,其后的代表人物当属毛善力居士。
    先生是不图虚名的,如果只谈他书法成就,我为他张扬,有违先生宗旨。他曾说:弘一法师不图虚名,还要隐姓埋名,为躲避当时的粉丝追随,曾用过几十个法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如果从弘法利生角度,从解释禅僧墨迹角度使众生对佛教有所了解,我想先生是会同意的。
        
 
 
[email protected] 老年书画网 版权所有

地 址:浙江省江山市 邮 编:3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