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笔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性
毛笑华
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靠线条布白的变化来表现形式、情感、意境,让人们欣赏后获得美的享受。
书法艺术的线条就是组成汉字的笔画,对基本笔画我国晋代的卫夫人笔阵图有很形象的描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戈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劲弩筋节。以笔画组合成一个个字,由一个个字组成一篇篇书法作品。书法作品都是由笔画错综组合而来,笔画是书法创作的基础。所以,学习书法应先学习笔画,只有学好学精笔画,才能创作出好的书法作品来。
要写好笔画就须讲究笔法一一即用笔的方法。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书法家都在研究笔法,不断创新、完善、发展笔法,并创作出丰富多彩、优美的_、震撼人心的一幅幅书法艺术珍品,如秦有李斯的篆书,汉有崔瑗父子、张芝、蔡邕等的隶书、章草,三国有钟繇楷书,晋有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南北朝时有魏碑,唐有柳公权、颜真卿的楷书,张旭、怀素的狂草书等等。所以元代赵孟烦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笔法在书法创作中如此重要,因而古代许多书家视若传家宝,子孙世代相传,不轻易外传他人。传说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年轻时为学好书法曾向当时书法名家韦诞求取东汉书法名家蔡邕的笔法,韦诞不给,他就槌胸呕血,曹操以五灵丹救之得活。等韦诞死后,他竟盗挖其墓,终于取得蔡邕的笔法,通过勤学苦研,终于成为书法大家。
从古至今论书法用笔的文章很多,如东汉蔡邕的《九势》,晋代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永字八法》,南齐王僧虔的《笔意赞》,唐颜真卿的《述张旭笔法十二意》,唐韩方明的《授笔要说》,孙过庭的《书谱》等等。其中论及用笔的主要有藏头护尾,银钩趸尾,-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屋漏痕等形象化的描述。后代书法家又根据各自的实践予以解释、阐述,真是众说纷纭,五花八门,洋洋大观。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还须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上予以细细体会、领悟。现将本人的体会和想法综述如下,以求各位方家指点。
一、用笔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园笔,是从篆书的笔法而来的。主要特点是:藏头护尾,笔笔中锋,中锋用笔可使笔画如印印泥般呈现立体感,浑厚有力象钢筋铁骨样,也可以说骨法用笔。中国书画同源,在国画中画竹竿、竹枝,山水画中的披麻皴、山、树、石、云的边线勾勒,都是大量的用到这一笔法。
一类是方笔。方笔是从隶书的笔法而来。其特点是侧锋用笔,起笔方整,笔肚着纸,收笔锐利,笔画给人以峻利雄强的感觉。如汉代吴天发神谶碑,晋代爨宝子碑,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北魏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等。中国画中的竹叶、斧劈皴等用这一笔法。
一类是方圆兼用的笔法。这类笔法是自有真书以来就被书家广泛应用的,区别仅是方笔用的多些,或是园笔用的多一点而已。
综上所述,归根结底用笔只有园笔和方笔两种,所以学习书法就是学好这两种笔法。作为中老年人学书法,我以为大部分人的汉字结构都已定型,想要改变象初学的人一样从头开始是功倍事半,不如下功夫在笔法的学习和研究上,通过临摹练习使我们的笔画线条具有立体感、力量感、节奏感。
二、用笔的技巧。
要使笔画具有立体感就要熟练掌握中锋用笔的技巧,在运笔过程中通过提按,使笔墨累积产生厚重感。这就要掌控毛笔的含墨量,并根据毛笔含墨量的多少来掌控运笔的速度的快慢。墨太多会造成墨渗笔画臃肿而成墨猪,墨太少又会造成枯笔而空泛无力。通过对篆书笔画的练习,熟练掌握中锋用笔技巧是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不错选择。
单纯中锋用笔书写,笔画虽然能达到浑厚,但内敛、单调,变化较少,所以我们还要学习和掌握方笔的用笔技巧一一即侧锋用笔,使我们的笔画雄强秀美。但侧锋用笔易使笔画单薄、软绵无力感。只有园笔和方笔结合起来,才会有笔画的丰富多彩和书法艺术作品的千姿百态。唐孙过庭在《书谱》中作了形象化的描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要使笔画具有节奏感,还须在运笔中掌握速度,轻重徐疾,断续连贯等的合理搭配。要做到每个字中有轻有重,有虚有实, 每件作品中有虚实、大小、轻重、快慢、断续连贯的变化。
三、笔画还和笔、纸有密切的关系。
用硬毫笔写出的笔画显得峻利,用羊毫笔写的笔画显得浑厚,兼毫笔则可写出厚实秀美的笔画。宣纸的好坏与笔画也有很大关系。好的宣纸写出的笔画光亮厚 实,精光四射;差的宣纸写出的笔画单薄软绵,暗淡无神。
四、笔画还和人的性格、脾性有关。
人们往往都说字如其人。内敛的人写出的笔画往往偏向含蓄,如周恩来的书法。这种性格的 人如学习园笔为主的字帖便能进步很快,反之则可能进步很慢。而性格外向的人写出的笔画往往张扬、峻利,如毛泽东的书法。这种性格的人学习外拓类方笔为主的字帖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