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概况介绍 | 书画动态 | 书画作品 | 书画评论 | 习作点评 | 书画常识 | 佳作欣赏 | 书画随笔 | 寿星璀璨
我的书法梦 王厚让
    
 
我的书法梦
 
王厚让
      中国的文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三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通过笔、并用文字的形式记载着中华文明历史的篇章。而书写文字,可分为硬笔写字与软笔写字。先人一般都用软笔写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硬笔逐步代替了软笔,到现代,几乎所有的人都用硬笔来写字,用软笔或者毛笔写字则已成为现代人修身养性、怡情寻趣的一种手段。然而用毛笔写字,其中却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笔法和技巧,或谓之日书法。所以,较之前人都用毛笔写字的那些朝代和年代,现代人要写好一幅人赏心悦目的毛笔字作品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提起写毛笔字,得从我母亲给我缝书包、买毛笔的1954年算起。那年,我八虚岁,母亲用士林布给我缝了一个像解放军背包那样的书包,书包外面绣上一颗红五星,书包里装有毛笔、墨和砚台。这是母亲期望我用毛笔去追逐书法梦、人生梦的开始。
    就在我上学后的第三年,母亲因意外事故就与我们兄弟姐妹们诀别了。父亲虽然没有母亲那么多的学识,但凭他三年多学下来的文字功底,在村里也可称得上是位小秀才。所以他也时不时地在我写字时指出我字中的瑕疵来。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字呢?在峡口中学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时任语文教师的郑之焕、楼开华老师教我们临摹柳公权字帖。我虽然临得不太好,可也在全县初中学生毛笔赛上奖得一支毛笔和一方砚台。初中毕业后到金华上高中,直至后来参加工作,就没有再接触练毛笔字的科班教育了。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经常外出学术交流和调研。凭着小学、初中时曾经握过毛笔后养成的习性,外出期间喜欢抽空到那些地方去看用毛笔写就的店名、楹联及碑记等,品尝那毛笔底下文字的底蕴、琢磨那些文字的奥妙,从中寻找自己的乐趣。看过各地在公众视野下能欣尝到的字迹后,我常常想:“江山市面上的字除了不能与皇宫御殿里的那些字相比外,其它地方如上海、重庆、成都、青岛、厦门……等地市面里的字与江山市面的字相比,好不到哪呀!小小的江山县,这里面蕴藏着什么奥妙呢?"直到我调回江山结交了一些朋友、并从这些朋友的资料中获得一些信息后才解开这个谜底。白唐代开始,许多文人墨客或结庐於嵩山峰旁、或寓居於须江堤边,自然就把他们的墨渍洒在江山这片土地上。唐代祝东山、宋代周彦质和郑升之、元代颜辉等人在当时自然有他们自己的笔墨至友,如徐浩、苏轼、赵孟等。而民国时期的徐志澄、王学素、李祖卫、朱子爽、毛善力等人则从前人那里学来一手好书法。王学素是陈布雷的红人,他的毛笔字就不用说了。单就戴笠管家李祖卫来说,于右任请李祖卫挥毫,李祖卫挥出“香草似美人  芭蕉真君子”的中堂条幅。弘一法师拜请李祖卫泼墨,李祖卫写下“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诚者有信  仁者无敌”横幅。“运笔流惕有力,似欧阳非欧阳,别具一格”就是弘一法师对李祖伟书法风格的赞誉。而这些人书法的启蒙老师,当然也就不一般了。我十二岁那年,父亲读着‘香透 天赐福’,‘花落地 生财’的堂屋楹联对我说:“这是嘉庆年间元槐公白已写的。两个天字在一起,第二个天字写成 字,两个地字在一起,第二个地字写成 。”既然廿七都山区都有如此深厚文字功底和道劲笔力的文化人,江山其它地方则更不用说有多少这样的文化人了。
2005年,刘鸿才先生用隶书为我写了一幅苏东坡的《三槐堂铭》作品,严大刚先生为我画了一幅“三槐堂"水彩画。刘先生的字工整而超脱、严先生的画如临其境,一字一画浑然天成;2009年,方岳年老师又为我写了一幅宋代名相王旦的《禁林会之什》作品。方老师用笔墨把诗人描写宫廷盛宴的情景挥洒在他的作品中,字字珠玑,让我爱不释手。我自问:方老师、刘先生可以通过毛笔潇洒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也曾握过毛笔,为何不能抽点空画几个字去找回自己少年时母亲期盼我的书法梦呢?  
    2011年,我终于下决心参加了江山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书画研究会的活动很多,有创作技艺示范、创作技巧点评,专家现场泼墨,外出联谊,书写书画展,为农村、企业、机关、学校送书画和写春联等等。每次活动,我都想方设法尽量挤时间参加。因为我明白:参加活动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和锻炼的过程。我的第一次作业是为《毛泽东诗词江山书法作品集》提供一份《七律*五云山》作品。作业上交以后,我问刘毅先生;“我写的字能不能用?”“字有点象李煜!”刘先生在手机上回答。是褒?是贬?或许是兼而有之吧。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份作品,问题多得很。一是用笔上轻重把握不准。该重的地方不重该轻的地方不轻,这与蘸墨和手指用力有关系;二是运笔上粘连不清。该圆没圆,该方不方,有些笔划迟钝无力;三是章法不好。落款字写得不匀不直,启首印章太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在宣纸上下笔之前,我曾从《书法字海》中把所要写的字一个一个地查过,从中选出适合自己习惯和比较欣赏的字,把它抄在纸上,然后又把较难的字练几遍。字在整幅宣纸上也比划过,而且也写了不止三遍。从这次创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创作一幅书法作品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事。2012年、2013年,江山市书画研究会分别在丽水和江山举行两地老年书画联展,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丽水书画联展中,我引用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长相思”句:“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其意是贴近丽水、江山两地联展并突出丽水风光和社会面貌的。句中有四个‘也’字和四个‘清’字。我在纸上连续练了几个不同写法的‘也’字和‘清’字,再在宣纸上写作品,直到自己认为满意才上交。201 3年在江山丽水书画展中,我自己创作了一首七绝:“江山丽水共蓝天,括苍郎峰翰墨牵。相识方知当年梦,武成南下道开延。”。最后一句是指武成侯王翦南下平定了百越并开拓了处州至江山的大道,把江山与丽水的情缘由2013年延伸至秦代。但作品中,因沾墨太多、用力过重而使‘蓝’字不清秀,‘武成南下道开延’七个字与前面的字不协调。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书法技巧,我不仅经常观赏书友们的雅作、现埸挥毫泼墨,从他(她)们身上汲取营养外,也订阅了《书法学报》、买了一套《书法字海》和《钦定三希堂法帖》。一有空余时间,也象徐根土先生前些年那样用笔在水泥地上涂涂、写写,在涂涂写写的过程中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无论是在完成书画研究会布置的作业还是欣赏他人的作品过程,无论是在听专家对书法的论道还是阅读学报、字海和法帖的过程,都是对书法的新理解和接受书法新知识的追梦过程。譬如父亲曾告诉我先祖元槐公写的楹联,以前只知道天字和地字还可以写成危、垄。参加书画会后,我则想了解这种写法的来源和刽意。翻遍《辞海》、《书法字海》、《钦定三希堂法帖》等现存的书籍中都没有查到有这种书写方法的天字和地字。但在《辞海》中对“天”字有这样的注解:亦谓凿额。《易睽》:“其人天旦劓”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日“刺凿其额日天。”而在《书法字海》中有殷甲骨文的“天”字,这个“天”字就和《辞海》中的注解比较接近,而尢字就有点象从甲骨文的“天"字演变而来。至於垄字,也可以从古代帝王封丞赐地的历史来解释。当然,毕竟祖宗书写楹联至今已二百多年,而且由于一时疏忽,在建白水坑水库时我没有把这幅写有两个不同“天”字、不同“地”字的楹联保存下来。现在通过学习书法,把我先祖写过的这二个异体字搞清楚了,也是一件很高兴也很有意义的事。借此作一说明,也算对这二个字的粗浅认识吧!
    先贤们曾告诫读书人:“书生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追逐书法的梦想中,把“勤”字改为“静”字,把“苦”字改为“乐”字,即“笔墨有路静为径,书法无涯乐作舟”或许更能体现老年人习字练书得法的自然规律吧!
 
 
 
 
[email protected] 老年书画网 版权所有

地 址:浙江省江山市 邮 编:324100